COVID-19 的兒科急診日記
疫情雖然即將微解封,但是大家都有疑問!
「防止疫情傳播的最佳策略-定期篩檢監測」
定期篩檢監測是防止COVID-19疫情爆發的最有效方法。
目前在COVID-19 大流行期間,學校普遍都是停課的。
何時可以再正常上課呢?相信這是你我都很關心!
COVID-19疫情流行早期研究證據顯示學校風險較低,兒童不太可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但隨著疫情的演變,越來越明顯的是,兒童和青少年是可以在學校環境中感染和傳播 COVID-19,並且傳播和爆發可能是會很大。
而且台灣18歲以下的小孩,目前是沒有辦法接種疫苗的。
加拿大本拿比西門菲莎大學大學和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數學系發表一項新的研究,他們使用數學模型來模擬教室,並檢查導致 COVID-19 在學校爆發的因素。
研究模擬顯示,在一個有 25 名學生的教室裡,學生在與確診者初次接觸後,任何地方都可能有 0 到 20 名學生被感染。
傳播率的高低,取決於對被感染學生及環境的防疫措施。
他們發現,在新冠病毒傳播率較高的情況下,若只在學生出現症狀並檢測出陽性後,大人們才施行防疫措施(如關閉整個班級),這樣就會反應太慢,無法防止大規模的疫情爆發。
事實上,唯有對環境中的每個人進行定期監測,例如定期在現場進行集合快速篩檢,才能防止學校大規模的疫情爆發。
這樣的定期監測對於「無症狀感染的學生」篩檢效果相當好。
這樣的模式也可以應用於市場、工廠等工作場所或員工共同居住的地方。
最後,這幾天天氣真的很悶熱,急診醫療人員辛苦了,要記得補充水分喔!
圖:我家飼養的三隻兔寶寶。